写博客有益身心健康

June 21, 2009 5:06 pm GMT-0700 | In Study

几个月前看到一篇论文,大致是说写博客有益身心健康,Discovery 有个评论。博客和日记的功能有些类似之处,而日记的心理学作用研究由来已久,所以关于博客的心理学影响也不是什么新鲜研究。尽管如此,博客的公开化以及交互功能还是比日记要高出一个层次,所以我相信写博客比写日记(或限制访问的博客)应该是更有益于身心健康一些。写博客满足人的表达欲,有利于理清思路、消除孤独,并更有效的和朋友建立联系。

这篇论文所调查的人群是 Myspace 的一些人。在社交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代沟也有了新的含义:我们常常以一个人在 Myspace 还是在 Facebook 更活跃来判断其属于“老人”还是“年轻人”。这篇论文的取样“N = 134, mean age 24.5 years”使得有人怀疑其取样的典型性。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怀疑,因为在很多研究中,取样的 bias 或者不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有可能会倒置结果,但身在庐山中的研究工作者却不一定会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例子是,很多微软的程序都会问你是否允许他们收集数据以便更好的改进产品,而这个反馈正是开发者决定工具条按钮顺序等一系列用户界面设计问题的重要依据。大神 delphij 曾提到,这个流程有问题,因为一开始的取样就是非常 bias 的,愿意被收集数据的用户是有一定特点的,比如心态比较开放、机器上没有敏感数据(不在大公司工作)。同样的,在软件开发中,用户反馈呼声最高的功能并不一定是最需要的功能,因为愿意参与反馈的用户群很小,并不一定代表整体利益。

现在很多领域的理工背景越来越重,强调纯粹的数学模型成为了一种趋势。几个月前,谷歌首席视觉设计师 Douglas Bowman 因不满公司痴迷数据而离职,他在博客中写道

Yes, it’s true that a team at Google couldn’t decide between two blues, so they’re testing 41 shades between each blue to see which one performs better. I had a recent debate over whether a border should be 3, 4 or 5 pixels wide, and was asked to prove my case. I can’t operate in an environment like that. I’ve grown tired of debating such minuscule design decisions. There are more exciting design problems in this world to tackle.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提醒。数字是会骗人的,解释其含义需要谨慎再谨慎。

因为类似的原因,总有人认为心理学全是骗人的。Sheldon 在 TBBT S2E13 中提到:“The social sciences are largely hokum.”不过,在大爆炸宇宙学也逐渐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心理学依靠 fMRI 等也早已成为了一门可靠的科学。路易在物理学界打拼多年后涉足(物理)教育心理学,发现人思考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时候 fMRI 很不一样。hmm… 不知道是不是骗人的,不过路易认为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联姻将会像化学和生物学结婚生出了分子生物学一样伟大。

Tags: , , , , ,

6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沙发:)
    最近A Core写的东西很少

    Comment by toocn — June 22, 2009 2:40 am GMT-0700 #

  2. 板凳

    Comment by antijp — June 23, 2009 6:55 am GMT-0700 #

  3. 小板凳。
    心理学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虽然我一点都不了解。

    Comment by tension — June 25, 2009 1:35 pm GMT-0700 #

  4. 但是也不排除现在的fMRI走入你鄙视的粒子物理学的歧途。。。

    Comment by zyw — June 25, 2009 11:36 pm GMT-0700 #

  5. 自从写了博客之后,嗨,腰不酸腿不痛了!

    Comment by Lebaibai — October 2, 2009 1:47 am GMT-0700 #

  6. 你好,实在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只好瞎留言了;

    我叫段小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我们的实验室正在发展AMO这一块,特别是冷原子干涉仪这一领域,我们老板希望能与你联系一下看是否有可能邀请你到我们这边做个报告。

    我们实验室的网址:http://ggg.hust.edu.cn/zh/

    请一定告诉我联系方式,谢谢。

    我的email:duanxiaochun2001@yahoo.com.cn

    QQ:87486809

    Comment by 段小春 — October 13, 2010 12:23 a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This weblo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ased on Pool by Borja Fernand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