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康神图
February 18, 2008 5:09 pm GMT-0700 | In Tech | 6 Comments | hide
如果你看到上面三个跪拜图都是动画,那么恭喜,你现在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浏览器。上面从左到右分别是:动画 SVG,动画 PNG,和最古董的动画 GIF。GIF 的弱点对于懂行的人显而易见,对不懂行的人说了也白说,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最新的 Opera 9.50 版可以看到三个动画;Firefox 3 开始支持动画 PNG,但是还不支持动画 SVG。
P.S. 记一下 ImageMagick 生成动画 GIF 的命令:
convert -dispose previous -delay 10 *.png kxnorz.gif
路易睡觉记
February 17, 2008 11:29 pm GMT-0700 | In Life, Study | 10 Comments | hide路易继撞车记之后再次成为医院的常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路易十多年前有一次车祸鼻梁骨受损,留下个鼻腔通气不良的后遗症需要小手术修理一下,但是因为平时生活也没受到什么影响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这次路易左脚手术后在家赋闲相当无聊,琢磨着是不是把鼻梁手术给做了。结果不检查还好,一检查发现路易很可能有严重的睡眠紊乱症。总之事态很严重,在鼻梁手术之前,医生建议路易去斯坦福睡眠研究中心进行睡眠质量测试。这个测试据说做一次要 4000 刀,好在有医疗保险,于是路易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过去玩了。
睡眠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虽然真正的睡眠研究只有大概半个世纪,很多方面还是百家争鸣的阶段,但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已经很有共识,并写进了教科书。睡眠状态分为两大类,REM 和 NREM。REM(Rapid Eye Movement)中人的眼球会快速运动;与之相对的是 NREM,眼球不动,按照脑电波特性 NREM 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和第四阶段是深睡眠。人的睡眠就是在 NREM 四个阶段和 REM 之间反复循环,一个循环大概将近两个小时。REM 过程中脑电波的活动和醒着的时候很接近,清晰的梦境一般也发生在此,不过除非人马上醒来,否则很难记住梦。科学家们说,人一生总计有大概六年的时间在做梦。现行理论认为睡眠不仅放松机体、平衡代谢,同时也会整理记忆等。进化选择了这么复杂的睡眠模式,必然有它的道理。
路易在睡眠研究中心被贴上了几十个传感器收集脑电波、肌肉运动、呼吸、血氧等信息。护士 mm 问道,你这条腿咋了?路易搞笑道,开车睡着撞啦,哈哈。(不过后来路易偷偷告诉我,其实他鼻梁骨这个车祸就是因为他开车睡着了,太恐怖了,没撞死真是命大啊。)睡之前路易需要做各类眼珠和呼吸运动以校准仪器,之后路易就挂了这么多传感器睡了一晚上,起来撒尿还得挂着。(实际情况是,路易脖子上挂了一个接线盒,所有传感器都先接到接线盒,起床撒尿只要护士进来把接线盒到电脑的总数据线拔掉就可以了。)
早上起来护士例行公事的问路易做什么梦了,因为需要结合脑电波分析,所以必须老实回答。路易憋了很久,红着脸对护士说,“我梦见和你 XX 了”……晕。护士见多不怪,问他还记得别的么?路易说没了,实际上仪器显示路易做了二十多次梦。护士接着问他大概醒了几次。路易说大概也就五六次吧。但是从仪器的数据来看,路易每个小时就要醒 20 多次!只不过醒来立刻就会睡着,所以一般都不记得了。为什么会醒来呢,因为路易呼吸道不通畅,伴随打鼾,所以大脑就会抗议并醒过来。同时,因为氧气不足,睡眠时路易的呼吸频率提升到每分钟 30 次,而正常人是每分钟 12 到 15 次,早上醒来路易常常感觉浑身无力,看来正是因为高频率的呼吸消耗了大量能量……另外路易从小记忆力不佳,这也很可能是因为他缺乏深睡眠和 REM。
好了病因差不多找到了,怎么治疗呢?有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一种是戴加压空气面罩睡觉,加压后往往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呼吸。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把下巴和舌头往前挪以打开喉部空间,这个手术需要动面部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同时需要把舌头完全切下来再按回去,恐怖之极,据说是这个研究中心首创的。这么巨大的手术只能做到加压面罩疗法 60% 的效果,为什么还有人做呢?因为有人在心理或者生理上完全不能接受加压面罩。据研究中心统计,美国有 25% 的人患有因呼吸不畅引起的睡眠紊乱,这些人都需要治疗,但是却又常常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事实上很可能他们都需要加压面罩。这个说法真是耸人听闻,难道我明天也应该去做一下睡眠测试?
研究中心第二天就给路易安排了戴加压面罩的睡眠测试。路易长期睡眠不良,大脑已经适应,可以让他在五分钟之内就直接进入深睡眠阶段。在加压面罩下,路易的呼吸降到每分钟 13 次的正常水平,完全在深睡眠状态连续睡了三个小时,凌晨两点钟醒来感觉睡眠已经足够,完全可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不过护士还没看到 REM,强迫路易吃了安眠药继续测试。早上路易醒来感觉神清气爽脱胎换骨,浑身有无穷的活力。当然了,医生提醒他这只是他长期睡眠紊乱突然睡眠质量提高后的心理假象,实际上路易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不见得就突然好了很多,每天都戴加压面罩之后大脑还需要慢慢调整睡眠模式以适应新情况。不过不管怎么说,路易戴加压面罩没有感觉不适,新生活就在眼前,前途一片光明啊。
最后,和上面的故事完全没有关系,新学一个名词——临睡肌跃症(你有我也有!),直接摘要一下吧:
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生理性不自主动作,称为「临睡肌跃症」(hypnic jerk),这种肌跃现象出现在刚要入睡时,通常它会伴随跌倒或踏空的感觉(亦可能伴随其它的幻觉),而导致突然的惊醒与肢体及躯干肌肉的单次跳跃。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比较劳累及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约有 7 成的正常人均有过这种经验。
你的浏览器支持 SVG 吗?
February 14, 2008 6:32 pm GMT-0700 | In Misc | 6 Comments | hideSVG(全称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下一代矢量图形格式,这玩意儿和 MathML 一样,都是基于 XML,都是 W3C 上个世纪就开始搞的东西,但是一直到现在这俩难兄难弟还不是非常流行。所以,我就做个广告吧,矢量图形格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放大不失真。如果你的浏览器支持 SVG,就能看到下面的图形。四大菜系里只有 IE 是需要装插件的,Firefox Opera Safari 都原生支持 SVG。
(这是我高中很傻很天真的时候搞的签名 ATP,扫描到电脑里然后用 Adobe Illustrator 矢量化。)
音高和频率(续三)
February 13, 2008 11:18 pm GMT-0700 | In Study | 9 Comments | hideFang 在《写作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到:看完书不写读后就好像做完题目不写成 paper,不是好习惯。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我在过去几年看的音乐方面的书该摘录的前面三篇差不多写完了,这里补点小问题作个尾巴吧。
音高感知: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几百赫兹以下大脑是直接数周期来确定音高的,1600 Hz 以上则主要靠内耳频谱分析,中间频率段两种机制都在起作用。
声源定位:人有俩耳朵,定位声源主要靠分辨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比较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声音感知的神经脉冲有 100 微秒,但是人可以分辨的时间差在 10 微秒的量级。另外,左右耳的声强和频谱对比也对判断声源有帮助,比如,右边来的声音在右耳听起来会亮一些,因为声波经过圆型头部的时候高频被吸收得多。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声源的上下定位。人即使不移动脑袋,也是可以感觉到正前方声源的上下位置的,而这种声源对左右耳完全对称,因此也不可能用左右耳差异来判断位置。实验发现,如果堵上耳朵或者改变耳廓形状,人的声源上下定位能力就会减弱或者消失。流行理论是人对预定声音的频谱会有记忆,而声源上下移动会在耳廓上产生不同的反射模式,特别会影响高频部分的频谱,人估计就是从高频频谱里得到声源位置的暗示的。实验也发现,如果编造不熟悉的声音,人对声源高度的判断就不会那么准确了。
另外,一般在房间里声源到接受者耳朵里不光有直接声波还有大量墙壁和地面的反射波。首先,人会选取最先听到的直接声波判断出声源的位置;其次,人也会利用反射波的信息来感知房间大小。实验发现,如果把房间墙壁搞成完全吸收声波,哪怕再小的房间人也不会感觉到房间很小(当然这个实验需要把人眼睛蒙起来)。
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听觉系统的一种选择能力。在鸡尾酒会上即使周围噪声很大,我们还是可以听到朋友说的内容。听音乐时,人如果专注于一样乐器,也可以跟随那个乐器的声音。这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声音上的现象就是鸡尾酒会效应,这和视觉里人可以在纷乱的背景中看出熟悉的图形可能是类似的机制。大凡自然界的声音、人声和乐器都会略有噪音和瑕疵,实验发现人对声音里面这种瑕疵非常敏感,这也很可能是人分辨相近声音的主要线索。两个人说话或者两种乐器演奏,频谱一般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人能分辨出来并不奇怪;两把几乎相同的小提琴一起演奏,人还是可以听出有两把小提琴,这是因为两个乐器各有各的瑕疵,演奏的人也可能技巧略有不同。电子合成的乐音如果不加瑕疵,听起来很机械,完全没有美感,两个不加瑕疵的电子小提琴一起演奏,人是分辨不出来的。可见完美的世界并不美好,我们需要一定的个性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
最后推荐一本书 Music, Cognition, and Computerized Sound: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acoustics,这本书是 Stanford Center for Computer Research in Music and Acoustics (CCRMA) 的一帮人根据教学经历整理的。这个多学科研究中心集结了音乐、计算机、电子和机械工程、物理和心理方面的大牛,成立多年虽无重大突破,但是成功改变了过去各个学科独自研究音乐的局面,算是在这个交叉学科领域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Tags: ear, instrument, music, sound
参加婚礼该送多少钱
February 11, 2008 6:02 pm GMT-0700 | In Misc | 7 Comments | hide参加婚礼该送多少钱,这个显然要看婚礼规模了,貌似江浙一带比北京要贵?我出国太久,不太了解行情……问了北京一些同学,似乎一般送两百到八百的样子。然后我发现,送五百十二块还是蛮有意义的嘛,理由如下:
- 五百十二是一个大整,熟悉电脑的都知道,没有谁家电脑正好是五百兆内存的,五百十二兆才常见。
- 五百十二是二的九次方。九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中国人以九为大,我师父去西天取经就受了九九八十一难,再大大不了了,乘法表到头了;毛主席一生也有数个重要的九月九日。
- 五百十二代表 1、2、5 这三种人民币面值,人民币面值就这三种数字,送五百十二块暗喻婚后财源广进。
- 五一二谐音“我要儿”,就跟枣子一样,很适合婚礼赠送。不过送枣子是祝福早生贵子,送五百十二块好像是宾客自己要儿子,略有不妥……
路易撞车记
February 8, 2008 9:17 pm GMT-0700 | In Life | 3 Comments | hide路易,男,加拿大人,鄙人同事。路易每天骑摩托车上班(单程一小时),虽小事故频频,但长期也没出过什么大事。路易为什么骑摩托车呢?第一省油,第二速度快,第三不怕堵车。不过摩托车这种肉包铁的器具,放在成千上万铁包肉的汽车堆里,出大事就是个早晚问题。这不,去年夏天路易在高速上好好的骑着摩托车呢,左边一个车里的少女愣没看见他,方向盘一挥立马就把路易给挤边上了。好在路易神志清醒、反应敏捷,凭借几十年的摩托车功力坚持保持平衡开到马路牙子旁边才停下来。
摩托车左边是挤烂了,路易左脚也歪了,多处骨折,不过送到医院医生竟也不动刀子,直接用中国古代的接骨术帮他把骨头都扭直对齐了,问题不大,算是保守治疗。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路易不断的参加各类理疗运动保证骨头能长好。理疗中心 pp 女护士很多,路易如鱼得水,三天两头就往那里跑,没事就去扭扭腿拉拉筋什么的,爽得不得了。
这么搞了快半年,一直也没有完全痊愈。上个月路易去医院复查,医生检查了半天发现长得还是不够好,干脆动一刀算了,于是路易最终还是挨了一刀。手术前两位 pp 女麻醉师给路易全左腿麻醉,麻醉完了路易问,什么时候搞右腿吗?麻醉师说,不,只要左腿麻醉就够了。路易立刻疯掉,说,老子是右腿要动手术!两位 mm 立刻吓得脸都白了,出这种错误是要被处分的。好在路易还比较怜香惜玉,赶紧说他是开玩笑的。路易就是这样,天生搞笑,这次麻醉经历恐怕比他生痔疮时对医生抱怨 what a pain in the ass (for real!) 更为经典。
米国开车都要上保险,谁撞了人,谁的保险公司就要赔钱。那个女司机虽然撞了路易,但基本没什么事,都是她的保险公司在和路易打交道。路易人好心肠好,想人家小姑娘也不容易,事情闹大了人家保险费就要涨,差不多私了算了,修车费误工费手术费理疗费这些好算的条目赔了就算了。结果人家保险公司步步紧逼,天天打电话明着关心路易,暗地里却想从路易嘴里套出点对他们有利的话来。后来他们看路易实在太好欺负了,索性直接跑到他家里,开了个录音机开始和路易拉家常,拉着拉着就拉出当时你有没有超速,躲闪来不来得及之类的诡异话题。这回路易不干了,把保险公司轰走了就开始找律师。
律师一听这 case 就高兴的不得了,对着电话听筒就喊,路财神我马上就去您家拜访您。律师一般能拿 1/3 的赔偿金额,碰到路易这种有巨额赔款的当然决不手软了,除了那些最明确的条目,律师接着开出巨多小条目,比方事故后路易因为不能骑摩托车而租车的所有费用也要对方保险公司赔。而请不请律师最大的区别,则是精神损失费的部分,律师说,这个玩意儿好好打个官司,赔个十多万没问题。比方说,annoyingness 就不是一个明码标价的东西,脚不好,不能和老婆 XX,那损失就很大;再比方说,这次事故对将来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大有文章可做。路易一听就爽歪了,说,我这还有个右脚能撞一回……
总之呢,这个官司目前还是进行时,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了结。前不久 New Yorker 登了个漫画,空空如也的房间里一男一女穿着内衣裤坐在破箱子上,地板上就一个烤面包机,男的说:“看,这就是没债务的日子。”生动的展现了米国人民全民负债的景象。路易这个官司了结之前,对方车保险公司和路易自己的医疗保险公司都不知道该赔多少,所以干脆谁也不付钱,路易自己当然更不付,本来就不要他付,于是手术费理疗费什么的都还欠着没人管。米国的制度真是神奇啊,我现在算知道米国这么多债务是哪来的了……
Microsoft Visio save as EPS
February 8, 2008 2:04 pm GMT-0700 | In Tech | 6 Comments | hideI wrote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on 2008.02.08:
To convert a Microsoft Visio document to EPS without losing scalable vector format (and without installing 3rd-party software…):
- Install Microsoft Save as PDF or XPS Add-in for 2007 Microsoft Office programs (only available for Office 2007?).
- Save Visio document as PDF in Visio 2007.
- Convert PDF to Postscript (.ps) with pdf2ps utility.
- Open .ps file with gsview, and select File -> PS to EPS, be sure to check “Automatically calculate Bounding Box”.
Now you have an EPS file to be embedded into your LaTeX document. Many other converting methods exist, see also Visio and EPS.
Here are some updates (edited on 2009.01.30):
- In theory, you should be able to open that saved PDF directly in gsview and convert to EPS, but gsview either crashes or refuses to accept the PDF.
- In some cases, e.g. when you compile LaTeX directly to PDF using pdflatex, you just need a PDF figure with correct size. In that case, you can set the document size in Visio: File -> Page Setup -> Page Size (tab) -> Size to fit drawing contents, and then save the Visio document to PDF, which will then be in correct size ready to be embedded into LaTeX.
- To create a Postscript file, you don’t necessarily need to save as PDF and convert to .ps using pdf2ps. All you need to do is to use a postscript printer (most modern printers are, including most PDF writers) and print to file. That would create a postscript file which can then be passed to gsview and converted to EPS by adding a bounding box. Note: this is in fact a generic way of converting anything to (vector-format) EPS/PDF with bounding box.
This weblog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ased on Pool by Borja Fernandez.